登山鞋、登山杖、登山背包、登山外套,你還需要登山肌!
登山鞋、登山杖、登山背包、登山外套,你還需要登山肌!台灣的山域分級是根據山脈的地理特徵、難易程度以及特定的探險需求進行的分類。雖然沒有單一的官方分級標準,不過,以下是一般常見的分級方式:
1. 依據山區分布
台灣的主要山脈分為五大山系:
- 中央山脈:最長的山脈,山勢陡峭,包含多座百岳(如南湖大山、大霸尖山)。
- 雪山山脈:有多處原始森林,著名山峰如雪山、大小劍山。
- 玉山山脈:包含台灣最高峰玉山,地勢雄偉壯觀。
- 阿里山山脈:以風景秀麗為主,包含次高山地形,如大塔山。
- 海岸山脈:靠近太平洋,較低矮,特色是火山地形與珊瑚礁岩。
2. 依難易度分級
以下分類常用於登山活動:
- 郊山:海拔1,000公尺以下,步道明顯,適合初學者或休閒登山者(如象山、觀音山)。
- 中級山:海拔1,000~3,000公尺,有部分路段挑戰性(如拉拉山、合歡北峰)。
- 高山:海拔3,000公尺以上,需具備基本登山裝備與經驗(如玉山主峰、大霸尖山)。
3. 依冒險級別(登山健行指引)
根據國家公園或登山活動規範,部分山域分為:
- 一般級:安全路線,適合初次登山者,無需專業技術(如合歡山步道)。
- 技術級:需一定登山經驗或裝備(如南湖大山、雪山東峰)。
- 冒險級:路徑困難,環境惡劣,需具備高山攀登經驗及專業裝備(如奇萊南華、聖稜線)。
4. 依百岳分類
台灣百岳(100座高山)按難度可再細分:
- 簡單百岳:如合歡北峰、合歡主峰。
- 中級百岳:如奇萊南峰、大劍山。
- 困難百岳:如大霸尖山、嘉明湖山。
大家有發現了嗎?山域會依照海拔、地形、距離、攀爬難易度做分級。這樣的分級有助於登山者選擇(適合自己)的能力與目標,同時了解風險與準備要求。
登山鞋、登山杖、登山背包、登山外套,你還需要登山肌!登山裝備的分級通常根據山域的難易程度、天候條件、路徑狀況及海拔來決定。以下是針對不同等級山域所需的登山裝備建議:
1. 郊山(低難度,海拔1,000公尺以下)
特徵:
- 路徑清晰,有指標,適合初學者。
- 通常只需半日或一天即可完成。
裝備需求:
- 基本裝備:
- 舒適的運動鞋或郊山登山鞋
- 輕便背包(10-20L)
- 適合活動的服裝(快乾衣物、防曬帽)
- 水(每人1-2公升)
- 簡單食物(如能量棒、水果)
- 防曬用品(防曬霜、墨鏡)
- 雨具(輕便雨衣或防水外套)
- 選配:
- 登山杖(有助於減少膝蓋壓力)
- 手套(避免抓攀時受傷)
2. 中級山(中等難度,海拔1,000-3,000公尺)
特徵:
- 部分路徑陡峭,需基本體能與裝備。
- 可能需一天或過夜登山。
裝備需求:
- 核心裝備:
- 防滑登山鞋(適合岩地或泥地)
- 中型背包(20-40L,適合一至兩日行程)
- 吸濕排汗衣物、保暖衣物(如抓絨外套)
- 高山防水外套與防風長褲
- 水(每人2-3公升,若可補充水源則攜帶濾水器)
- 行動糧(如高熱量乾糧、快煮食品)
- 頭燈(備用電池)
- 地圖或GPS
- 基本急救包(創可貼、繃帶、消毒藥品)
- 選配:
- 輕便睡袋或鋪墊(如需過夜)
- 登山杖(對長時間登山者尤為有用)
- 軍刀或多功能工具
3. 高山(高難度,海拔3,000公尺以上)
特徵:
- 天氣多變,地形險峻。
- 通常需多日行程,含紮營或進駐山屋。
裝備需求:
- 專業裝備:
- 高山登山鞋(保暖、防水、防滑)
- 大型背包(40-70L,適合多日行程)
- 高山衣物(吸濕排汗內層、抓絨保暖層、防水防風外層)
- 羽絨外套或輕便羽絨衣(夜間保暖)
- 睡袋(適用零度以下環境)與防水鋪墊
- 水袋或水壺(攜帶濾水設備或凈水藥錠)
- 食物(高熱量、長效儲存食品)
- 登山杖(減少膝蓋壓力)
- 頭燈、備用燈具與多餘電池
- 繩索(必要時使用,根據路徑需求)
- 全套急救用品(含高山症藥物、止血帶)
- 手套(防寒、防滑)
- 防曬裝備(SPF50+防曬霜、帽子、護唇膏)
- 垃圾袋(環保與防水用途)
- 選配:
- GPS裝置或衛星通訊設備
- 冰爪或輕量雪地裝備(視季節與路況)
- 登山安全帽(避免落石危險)
4. 技術型高山(高難度與冒險等級,聖稜線、奇萊北壁等)
特徵:
- 地形極為險峻,需專業攀登技能。
- 天候惡劣,需應對高山症風險。
裝備需求:
- 高階技術裝備:
- 技術登山鞋(專為雪地或攀岩設計)
- 重型背包(50L以上,適合技術攀登器材攜帶)
- 冰爪、冰斧(必要時配合使用)
- 攀岩安全帶、主鎖、動力繩
- 頭盔(避免落石、保護頭部)
- 專業防寒衣物(含高山羽絨服)
- 專用睡袋(適應極寒環境)
- 野營炊具與燃料
- 行動電源(確保電子設備運行)
- 預備急救與求生裝備(如信號鏡、哨子、緊急保暖毯)
- 其他:雪鏡、防雪套(視情況使用)
裝備準則與小提醒
- 依難度準備:選擇的裝備需符合山域的天候、行程長度與風險。
- 重量管理:盡量減輕負重,攜帶多功能、輕便的裝備。
- 天氣評估:高山地區氣候多變,必須帶上保暖與防水裝備。
- 緊急備品:如遇意外,基本急救用品與通訊設備尤為重要。
- 事前準備:了解路線,參考他人經驗,並根據個人需求調整裝備。
大家有發現了嗎?登山裝備也會依照海拔、距離、時間、地形特徵做分級。這樣的分級有助於登山者選擇(不同等級山域)的挑戰來因應,同時了解風險與準備要求。適當的裝備能大幅提高登山的安全性與舒適性!
登山鞋、登山杖、登山背包、登山外套,你還需要登山肌!
身為一位資深的專業教練,我看到多數的人登山,是(先畫靶)(不射箭)就想要(正中紅心),什麼意思呢?多數的人是看照片,看到很多登頂後的優美照片,就跟著報名了一個登山的行程(先畫靶),卻沒有做好功課,不太了解自己的裝備與體能,能不能順利的完成登山行程(不射箭),也造成了山難的新聞時有所聞,不僅開開心心出門登山,快樂舒服回家的目標沒達成(正中紅心),還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危險,重則立刻有生命安全的危險,輕則爬了10幾年的山,把膝蓋、髖關節、腰椎都爬壞了,所以!除了外在的裝備一定要適合你選擇的山域,內在的裝備:肌力、肌耐力、心肺耐力、柔軟度,更要確定是適合的!
要如何知道你的登山(肌),適合什麼山?歡迎大家私訊報名登山體能檢測。檢測地點:台北市信義新天地A11新光三越5樓 Outdoor Energy,讓我們為您量身訂製,最適合您的登山行程、交通、住宿、裝備、保險、訓練,讓我們一起永續旅行,一輩子健健康康、快快樂樂享受戶外生活。GoGoGo!!!